頭頸癌,顧名思義是指在頭及頸部位置出現的惡性腫瘤。醫學上是指發生在上呼吸道黏膜的癌症(包括鼻、咽喉、唇、舌、扁桃腺、腮腺等)。最常見的癌種是鱗狀癌。
一般罹患頭頸癌的病人主要是65歲以上人士,男性患者比女性多。但近年頭頸癌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,發病年齡下降到25 – 44歲。引致頭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煙酒、遺傳、環境(長期暴露於硫磺、鎳或石棉環境)、不良飲食習慣(長期過量社區高油高糖食品、醃製品、煙燻物、豆類發酵物、發霉穀物)等。
頭頸腫瘤體積如果不是太大,對患者日常生活沒有造成嚴重影響的話,會導致確診時已屬中晚期。例如舌癌初期的狀態猶像普通的痱滋。早期鼻咽癌不易察覺,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出現,或者出現鼻塞、流鼻血等症狀,由於與鼻炎、鼻竇炎的徵狀相似,不易引起警覺。
頭頸癌常見診斷方式包括臨床檢查(例如針對頸部出現不對稱的腫塊),內窺鏡檢查、頸部超聲波掃描(或頸部淋巴微針穿刺)、電腦掃描(CT)、磁力共振(MRI)、正電子掃描(PET)和腫瘤組織活檢等等。
頭獎癌治療分早期和後期。早期多採取單一形式治療,好處是盡量減少副作用,著重功能保存。後期則採取多形式結合,增加腫瘤控制機會。有醫生指出將來頭頸癌的治療方向會是個人化的治療,隨著醫學水平的提升,新的多形式治療也可以增加晚期頭頸癌的治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