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話擁有超過五千多年歷史,其背後的每個中文字都十分精闢,更能一字多用,在不同場合都能發揮,將其意境完美地呈現出來。就以一個「水」字為例,與別人聊天,我們稱為「吹水」;商家以低成本制造商品,再以極高價售賣消費者,從中謀取暴利,我們稱為「掠水」;當貨不對板,消費者要求對方退錢的時候,我們稱為「回水」;當活動完結後,一眾人離開場地,又稱為「散水」。廣東話相當「盞鬼」,「水」與不同中文的結合會產生不同生動又獨特的解釋,最重要的是把意思完整地傳達出來,讓大家一聽便知道當中的意思。
廣東話裡除了有一字多用情況,還有其他很有趣的例子,譬如廣東話歇後語。歇後語是先將前段的文字寫出後,再以相關的語義及關聯性,讓人猜測背後的意思。歇後語的題材眾多,每句都是有根據的,不乏有歷史、邏輯、諧音對比等。例如「和尚打傘——無法(髮)無天」、「老公搧風——淒涼(妻涼)」、「禮義廉——無恥」等等。而歇後語正式巧妙地利用了中文的藏詞手法,令廣東箇中的精髓發揮出來。
大家看到這裡是否覺得的廣東話十分有趣?在廣東話的世界中仍有數之不盡的例子尚未提及,但又是否有點意猶未盡,想更加深入了解廣東話的奧妙呢?其實大家除了看《Ben Sir 學堂》及《學是學非》歐陽偉豪老師的解釋之外,其實可以報讀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舉辦的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 (中文主修/英文主修),課程內會深入鑽研中文及英文,並由專業的導師教你,以滿足大家的求知欲。